為進一步了解武漢市眼角膜捐獻工作的進展及行業發展趨勢,8月22日上午,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及紅十會會長劉英姿、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永新、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及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建華、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及科教文衛委員會委員、市科協主席盧光發等領導一行,“組團”前往武漢愛爾眼科漢口醫院,對愛爾眼庫開展考察調研。武漢愛爾眼庫成立于2008年,隨著醫療操作、人文關懷、公眾教育等方面的不斷規范和能力提升,現已成長為湖北地區最專業、志愿捐獻人數最多的眼庫。
捐獻者逐年遞增 延續光明成主流
本次考察調研活動,首先由武漢愛爾眼科漢口醫院院長、眼庫主任曾慶延教授介紹眼庫的工作情況。曾院長就愛爾眼庫建設制度、硬件配置、宣傳推廣以及發展思路向領導們進行了總結匯報。她介紹到,武漢愛爾眼庫成立6年以來,已收到有效捐獻志愿書264份,成功實現角膜捐獻167例,年齡最小捐獻者僅6個月,年齡者89歲,捐贈者呈逐年遞增的現象。這些捐獻者充滿大愛的“生命禮物”幫助近400位盲癥患者重見光明。
同時,報告上“最美博士生導師”“導彈工程師”“副縣長”等一系列關鍵詞也引起了領導們的關注。據介紹,眼庫的捐獻者來自各行各業,其中黨員干部高工等人群的捐獻非常活躍,一部分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不僅自身捐獻,還動員家人、朋友和同事參與捐獻。這種傳遞愛心的精神影響很廣泛,同一家庭、同一單位多人捐獻的案例越來越多。“傳遞愛心 延續光明”的眼角膜志愿捐獻,顯然已在湖北地區形成了一股充滿大愛的正能量。
長效機制需健全 努力創眼庫品牌
在了解愛爾眼庫在醫療規范、人文關懷、公眾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后,領導們參觀了眼庫辦公區和醫療操作區,高度肯定了眼庫的工作成績,并就未來發展展開了深刻討論和交流,尤其對進一步完善眼庫工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領導們建議眼庫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廣泛且深入”,讓更多人通過志愿捐獻者的故事,更全面了解遺體、器官及眼角膜捐獻的流程方法。另一方面,眼庫持續加強人文關懷,做好每一個細節,讓捐獻者及家屬更直觀、深刻地感受到眼庫的專業性。“需要建設健全長效機制,努力創出我市眼庫特色品牌,為更多患者帶來光明和希望!”領導們對愛爾眼庫工作者給予了鼓勵,并提出更高要求。
眼角膜捐獻既是醫療工作,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社會工作。作為湖北地區規模的專業眼庫,武漢愛爾眼庫也將以本次考察調研為契機,積極爭取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和支持,盡綿薄之力,搶抓機遇、攻堅克難,以實際行動,為建立一個完善、規范、高效的角膜捐獻體系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