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都可以見到盲人。他們常常帶著墨鏡,用拐杖一步一探小心翼翼地走路。我們眼前普通的一個跨步或者一小段距離,對他們而言,實在顯得漫長。尤其是在過斑馬線或者穿梭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時,他們的茫然無措著實令人揪心。對正常人而言,一雙健康的眼睛,能看到生活的光明與美好,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但對這些白天黑夜毫無差別的人群來說,生活的真實只能通過觸覺、嗅覺和聽覺來感受。
體驗盲人生活:只有茫然無措的感覺
為讓市民更好地了解盲人生活狀態,體會復明的重要性,3月14日,愛爾眼庫在長沙市司法警官學校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體驗盲人生活”的活動。活動現場,5名身材高大的男同學扮演“馬路障礙物”,不規則站立在活動區的各個位置。而一男一女兩名同學扮演盲人,系上厚厚的布條,必須穿過這些位置、高度各異的“馬路障礙物”,順利抵達活動區前方,并饒過橫在路中央的長桌,坐在桌后的椅子上,任務才算順利完成。
當眼庫工作人員為兩位同學蒙好布條后,原本活潑的他們陡然安靜下來,先是試著往前走了幾小步,然后伸手摸摸四周,確定無障礙物后,又抬腿小心邁了幾步。女同學顯然完全失去了方向感,她不斷伸手探向迎面而來的“障礙物”,每碰到一次,手即像“觸電”般彈開。嘗試好幾次之后,她只能戰戰兢兢地扶著“障礙物”往前走,并開始在邁步子前,伸出腳去探路。
兩位同學耗時將近5分鐘,才走完了這段不足20米的距離。當他們平穩地坐在目的地的椅子上,摘下蒙眼布時,發出了由衷的感慨。“平常走這么一段路幾秒鐘就行了,盲人的生活確實不容易。”女生說,“當眼前什么也看不到時,只有茫然無措的感覺。方向在哪根本弄不清。”她表示,盲人走路做事太不容易了,隨時隨地都有栽跟頭、碰釘子,甚至是生命的危險。而他們大都非常堅強,能夠勇敢面對生活困難,自強不息,干出了常人難以做好的事。
呼吁角膜捐獻:讓他們都看得見吧
扮演盲人的男同學對記者感慨,全社會都應該多去關心幫助盲人。盲人過馬路時,主動上前扶一把;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主動去幫上一把,為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他從愛爾眼庫工作人員那了解到目前全國還有數十萬角膜盲癥患者,可通過角膜移植恢復光明時。他當即表示,愿意填寫角膜捐獻志愿書,為失明患者預約一份“光明贈禮”。
愛爾眼庫工作人員介紹,很多眼科疾病都能通過不斷更新的技術和設備來治愈,比如白內障就可以通過精良的人工晶體復明。但時至今日,角膜盲癥仍然只能以移植人類的角膜來實現,自愿捐獻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渠道。舉辦此次活動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呼吁人們重視角膜捐獻事業,正確理解并支持。在身后還能存留一份愛心,幫助盲癥患者重見光明。
據了解,活動當天,長沙市司法警官學校不少同學都前來眼庫展位咨詢、交流,現場征集到了不少志愿者。
(圖:蒙上眼睛的體驗者不禁伸出手去感受黑暗的氛圍)
(圖:體驗者小心翼翼穿越重重“障礙”)
(圖:現場不少學生咨詢角膜捐獻)
(圖:現場不少學生咨詢角膜捐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