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福臨鎮同心村和平組村民周建程今年36歲,患有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6月27日病情突然加重離世,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好心人士的幫助下,他的眼角膜成功捐獻給了愛爾眼庫。
周建程的父親1992年過世,當時他母親的情況比現在的他病情更嚴重,13歲初中未讀完的周建程全心照顧母親直至她次年離世。幾年后,在城里打工的他開始出現吐字不清的問題,由于沒有其它異常,并未放在心上。一段時間過后,無法直線行走,他便開始了求醫之路。
“中藥吃了好幾百副,可病就是比以前更為加重。”走路漸漸不穩后,他放棄了打工機會,但不愿拖累家人,2005年下半年在鎮上租了一間小店鋪干起冷作一行。期間他的家人仍幫他不停地尋醫問藥。2007年,周建程病情天加重,雙手活動力減弱,在哥哥周永恒的幫助下到了湘雅附一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醫生檢查結果是 “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目前還沒有針對此病的藥。”得知這個病情由于晴天霹靂,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在哥哥嫂子細心照料下,他樂觀的看待自己的病情,同時還有了一個特殊的心愿。
“自從有記憶來,就沒見我娘正常行走過。”照顧母親、自己患病并與病魔斗爭,他深深體會到了那種“生不如死”的感覺。所以,看到一些有關捐獻器官、遺體的新聞報道后,他想讓其他病友們能減輕一點病痛的折磨。 “我們國家的科學那么發達,為何這種病醫生都無能為力呢?所以我決定在死后把有用的器官和遺體捐獻出來,幫助需要移植的病人,給科學家們做解剖實驗。如果成功的話那將來有多少人要少受這個病痛帶給他們的罪啊?這也算得上是對社會的一點小小的回報吧!所以我想要你幫我找一家一點的醫療機構或是一家科研所來幫我實現這個愿望,這也算是個遺愿吧!”在和至親的哥哥周永恒商量后,哥哥尊重了他的這個意愿。
2014年1月,長沙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愛心人士前往周建程家中探望,此時周建程病情已經比較嚴重,但是思路非常的清晰,灰暗的房間里,周建程躺坐在輪椅上,眼睛瞪得很大,由于說話不清楚,他費力地用寫字的方式與工作人員溝通,他強烈的了表達了自己的這個捐獻心愿,并在《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上鄭重了簽署了自己的名字。
2015年6月27日,周建程安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紅十字會時間聯系上愛爾眼庫,并成功捐獻眼角膜,同時還把遺體捐出用于醫學研究。經過愛爾眼庫檢測,周建程的眼角膜質量很好、清澈透明,即可幫助至少兩人恢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