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通常余香都不僅僅只停留在手上,而是在你身邊慢慢發酵、升騰、彌漫、覆蓋……將愛的正能量傳播至身邊的每個人。
汪福林(化名)老人就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之中。
汪老是武鋼的一名退休職工,生前住在青山區。那里有武漢科技大學、武鋼、一冶、中石油、中冶等10多個大型企業和科研機構,那里的人文知識和高尚風氣一直口碑相傳,那里的人們一直傳承著偉大的正能量。自武漢市開展捐遺工作10年來,青山區的捐獻量一直遙遙。在青山已默默形成了一個“愛心圈”。
2011年,汪福林老人剛滿70歲,那年一位和他交情頗深的老同事老戰友離世了,當他趕去送友人最后一程時,正目睹了友人捐獻角膜的過程。沒有正式的葬禮,沒有撕心裂肺的哭號,但前來送行的親友無不對死者表示崇敬。那一刻,汪老被真實地感動了。從那一刻起,汪老暗下決心,也要參與到角膜捐獻的行列中。
首先,汪老經過和老伴的溝通,取得了老伴的同意。令他為難的是如何向女兒開口,想到女兒可能會極力反對,汪老甚至萌生了瞞著女兒去捐獻的想法。但愛爾眼庫的協調員明維告訴他,如果子女強烈反對,即使汪老簽訂了捐獻協議,日后也是很難執行到位。無奈之下,汪老硬著頭皮和女兒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他向女兒講訴了自己一生的經歷,從當兵談到工作,從自己一無所有談到結婚育女,盡管自己的一生中有過非常困難的時刻,但都在身邊人的幫助下挺過難關。自己是一個接受過社會幫助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夠回報社會。“人走了就走了,如果遺體和器官有用,為什么不捐贈給社會去幫助別人呢?”
聽著父親動情的傾訴,女兒也釋然了,“百孝不如一順”,既然這是父親的期望,是父親未盡的心愿,做女兒的自然有義務幫他完成。第二天,帶著老伴和女兒,汪福林一家三口一同在愛爾眼庫簽署了眼角膜捐獻協議書。
2012年,汪老因突發腦溢血而癱瘓在床,家人都不曾想到平時身體健朗的他會突然得此重病,一時措手不及。然而汪老卻依然樂觀地與病魔抗爭著,還盡力寬慰家人,幫助他人。女兒說,父親很關心時事新聞,一旦得知哪里發生了地震、洪災之類的,都會囑托母親去捐款……
盡管身患重癥,汪老依然笑對疾病,樂觀開朗,不言放棄。在和病魔抗爭了2年后,2014年2月4日,汪福林老人離我們而去。家人遵照他的遺愿,通知愛爾眼庫的醫務人員摘取角膜,幫助他成功實現了遺愛人間的心愿。
汪老兩片清澈的眼角膜由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收,并無償移植給了兩位春節期間苦等角膜的重癥角膜病患者。得到救助的患者激動地說:“我們會一直懷著感恩之心,感恩社會,感恩好心人”。讓我們將汪福林老人的這份大愛永遠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