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德醫風|段宣初:潛心科研攻克臨床難題 初心不變守衛患者光明
“檢查結果很不錯,視力很好,要繼續保護好眼睛哦!”近日,小康(化名)又來到了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聽到長沙愛爾眼科醫院院長段宣初教授的這句話,開心地笑了起來。今年9歲的她,已經是段宣初教授的“老患者”了。當時,出生僅一周的小康被確診“先天性青光眼”,這也是段宣初教授接診手術過的年齡zui小的患者。因為治療及時,小康恢復非常不錯。
仁心仁術,拯救患者光明
潛心科研創新,攻克眼疾難題
提到段宣初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青光眼,人們知之甚少,但它卻在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中排名首位。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近年來青光眼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目前zui難治療的青光眼之一,因為藥物治療無效,手術則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加之原有的眼底病變嚴重,因而難于控制眼壓,視功能預后不良。為了幫助更多難治性青光眼患者,段宣初教授及團隊重點聚焦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研究。1995年,段宣初教授在導師蔣幼芹教授的指導下與北京橡膠制品設計研究院合作設計生產的湖南青光眼房水引流置入物(簡稱HAD房水引流物),被授權為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并在臨床上推廣應用。填補了國內此項技術的空白,還榮獲了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在眾多治療手段中,青光眼濾過性手術是目前效果zui確切,且較為常用的手術方法,通過人工開辟的一條新“通道”,將房水引流至眼球外,從而降低眼壓。然而,由于手術部位愈合后易形成疤痕,阻塞通道,大大影響了手術成功率。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段宣初教授帶領團隊長期深耕“抗青光眼術后濾過道癩痕化研究”領域。團隊將原本用于2型糖尿病治療的“羅格列酮”創新性地用于青光眼治療,開發了命名為“光響應性羅格列酮/Pd@ZIF-8 PHBV緩釋膜”的藥物緩釋體系,通過羅格列酮的緩慢釋放來降低“通道”的纖維化水平,從而減輕或抑制瘢痕化,有效提高了手術成功率。這一發明已獲得國家專利,羅格列酮相關研究成果也在眾多國際著名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并獲得了第18屆湖南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由于青光眼早期沒有明顯癥狀,一旦發現往往已經發展到了疾病晚期,所以又被稱為“視力的小偷”。為了幫助更多人防備這個“小偷”,段宣初教授于2007年與導師蔣幼芹教授合作出版了青光眼科普專著《青光眼:光明的偷盜者》。隨著社會生活方式變化及疾病譜的改變,2020年,書籍再版,以更好地為大眾提供與時俱進的專業科普知識。
從醫三十多年來,段宣初教授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重點研發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及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等十余項科研課題,發表科研論文一百多篇,主編專著一部,副主編專著數部,參編專著十數部。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數次,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發明專利數項。
角色更迭,光明使命不變
回憶起入行初心,“就是一腔熱血”。段宣初教授進醫院后,免不了碰到一些疑難雜癥,長期白天坐診,晚上回去查閱資料,基本沒有休息時間。但正因為從醫之路艱辛,更讓他堅定了從業的決心,不曾動搖。
兩次赴美求學的機會,開拓視野的同時也讓段宣初教授深刻地意識到,“我可以為中國眼健康事業作出更多的貢獻”。后來,在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段宣初教授牽頭成立了湖南省醫學會眼科學專業委員會青光眼學組以及湖南省青光眼診療中心,促進了湖南省青光眼臨床診療與科研事業的發展。
從一名普通的眼科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指導老師,到湖南省醫學會眼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衛生健康高層次領軍人才,再到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防盲為一體的現代化眼科醫院院長,以及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青光眼研究所所長、湖南省青光眼智能輔助診斷與新材料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雖然角色更迭,但段宣初教授全心全意守護人民健康的使命不變。
“隨著工作的深入,我意識到,想要充分履行好醫者的使命,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段宣初教授說,如何充分利用及激活團隊力量更為重要。
2023年,愛爾眼科成立“十大區域疑難青光眼診療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