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愛爾眼科成立十大省區“區域疑難青光眼病診療基地” 為患者打造診療服務新模式
2歲“萌娃”陽陽是一名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歐陽媽媽因沒能早點了解、重視青光眼,及早送孩子治療而感到自責。由于國內診療水平存在差異,專家資源分布不均,“孩子得了先天性青光眼這種疑難眼病,怎么辦?”“當地醫院診療能力不夠,去哪治?”一直是亟需解決的患者就診痛點。
全病程追蹤、終身隨訪服務,開通疑難青光眼救助機制……3月12日,隨著愛爾眼科十大省區“區域疑難青光眼病診療基地”同步成立,其賦予的“福利”走進人們視野,這將助力打造專家親診、技術精湛的愛爾眼科疑難青光眼病診療服務新模式,使患者得到精準診斷、治療的同時,享受視功能終生維護的便利。
陽陽一出生就被貼上“萌娃”的標簽,但他眼里的一抹青灰色異于常人,在歐陽媽媽隨身攜帶的厚厚一疊診斷報告里寫著:陽陽,先天性青光眼,晚期。實際上陽陽的病癥早有征兆,歐陽媽媽說:“孩子出生我發現他的眼珠比同齡人更黑更大,但沒在意,后來發現孩子的黑眼珠越來越大,幾乎看不見眼白,全家才覺得不對勁。”
據了解,青光眼是全球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眼壓相對或絕對升高,并超過視神經所能耐受的程度,從而引起的視神經損害和視野缺損。青光眼早期無明顯癥狀,后出現視物模糊、頭痛、惡心嘔吐、眼脹痛、眼紅等癥狀,如發生于嬰幼兒,可見明顯眼球增大。
“新生兒患先天性青光眼,要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湖南省醫學會第十三屆眼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青光眼學組組長段宣初表示,先天性青光眼早期僅角膜增大或水腫,呈輕度霧狀混濁,混濁隨眼壓升降而有變化。大多數早期患者經手術治療后能使眼壓得到控制,避免眼球繼續擴大和視神經繼續損害,保存或提高原有的視功能,甚至可以恢復到正常視力。
對青光眼不了解、不重視,未及早帶孩子就醫,這并非歐陽媽媽一個人亟需汲取的教訓。段宣初指出,由于國內診療水平存在差異且專家資源分布不均,使得偏遠、基層地區的青光眼患者難以得到有效救治,導致病情發展嚴重,甚至失明。
為方便患者精準就醫、及時診療,提高公眾對青光眼的知曉率。在第十六個“世界青光眼周”到來之時,愛爾眼科舉行區域疑難青光眼病診療基地發布,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不僅深入解讀青光眼科普知識及診療新技術,還重磅發布了十大省區“區域疑難青光眼病診療基地”(以下簡稱“基地”)。
段宣初介紹,“世界青光眼周”期間,“基地”會在湖南、湖北、浙江、山西、遼寧、吉林、甘青寧、廣西、天津、重慶10個省區同步成立,愛爾眼科依托遍布全國的醫療網絡,匯集的100余名副高級職稱以上青光眼專家也會在相對應的省區坐診。
“‘基地’不僅能提供精準的門診,術前術后、復查檢查鏈路,還能針對各類型青光眼患者具備完善的治療能力和疑難雜癥的處置能力,提供全套青光眼診療方案。”段宣初補充說,不論是愛爾眼科地市醫院不具備收治能力的患者,還是多次治療效果有限的患者,亦或是在同城其他醫院遇到相同情況的患者,都能通過愛爾眼科互聯網醫院在“基地”提前掛號,確保疑難患者得到專家親診。
同時,“基地”還開辟了院內就醫綠色通道,為疑難青光眼患者打通了救助機制,這能幫助急閉青光眼患者在24小時內控制眼壓;另外,通過結合院內青光眼“病友之家”及“個案管理師”體系,“基地”也能有效追蹤青光眼患者全病程進展,為疑難患者提供終身隨訪服務。
多年來,愛爾眼科持續開展以“名醫精診 終身服務”為主題的青光眼專家巡診活動,實現了讓省會級專家為地市患者提供一對一診療服務,確保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專業細致的治療。此外,醫院通過開設青光眼專科,為廣大青光眼患者提供個性化診療服務,全力守護患者的光明“視界”。(陳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