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榮獲2024年度“中國眼科學十大進展”多項榮譽
1月8-10日,由《醫師報》社主辦、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聯合支持的第十屆醫學家年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年會期間,為全方位展現我國眼科領域所斬獲的重大科研碩果,推動眼科創新發展,備受矚目的2024年度“中國眼科學十大進展”重磅揭曉。在此次評選中,愛爾眼科成績斐然,一舉榮獲三項殊榮。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院長唐仕波教授與愛爾眼科研究所副所長陳建蘇教授科研團隊,憑借《人類眼病患者來源的視網膜類器官芯片的構建》這一前沿項目,成功獲得2024年度“中國眼科學十大進展”診療新技術類別榮譽。
愛爾眼科眼健康科普紀錄片《眼睛的故事》,榮獲2024年度“中國眼科學十大進展”科普作品類別榮譽。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北京地區副總院長、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院副院長張豐菊教授精心編著的行業專著——《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矯正近視張豐菊2024觀點》,榮膺“2024 醫界好書推薦?醫學學科類“榮譽。
2024年度“中國眼科學十大進展”診療新技術獎:唐仕波教授、陳建蘇教授團隊探索基因治療新技術
唐仕波教授、陳建蘇教授現場領獎
視網膜變性疾病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成為全球性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視網膜色素變性(RP)和X連鎖遺傳性視網膜劈裂(XLRS)是重要的致盲性視網膜變性疾病,但目前這類疾病的致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治療手段有限。
唐仕波教授、陳建蘇教授團隊利用現代重編程、分化和類器官芯片技術,研發出這些患者來源的視網膜類器官(ROs)芯片疾病模型,研究了視網膜變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及預警標志物,篩選出靶向藥物,并開展CRISPR / Cas9基因編輯及ABE單堿基編輯器修正患者來源誘導多潛能干細胞(iPSCs)和對ROs的作用研究。
該項目應用患者來源的iPSCs細胞系,構建具有潛在醫學價值視網膜類器官芯片疾病模型,探索靶向藥物和基因治療視網膜變性疾病診療新技術,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視網膜變性疾病提供新的手段和理論依據,意義重大。
2024年度“中國眼科學十大進展”科普作品獎:愛爾眼科《眼睛的故事》
《眼睛的故事》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指導,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湖南衛視、芒果TV、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等聯合出品。愛爾眼科作為該片的總統籌、總策劃、總顧問,協同國內18位眼科專家顧問團隊,21位博士、博士后團隊提供專業性支撐,并提供愛爾眼科研究所、科普館、長沙愛爾醫學中心等多個機構場景支持,協調當地幼兒園、中小學等社會化資源場景取景拍攝。
會上,由張豐菊教授編寫的行業專著《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矯正近視張豐菊2024觀點》還榮獲“2024醫界好書推薦·醫學學科類”榮譽。
《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矯正近視張豐菊2024觀點》不僅對當前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技術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更以大量臨床試驗數據為支撐,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近年來各類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在臨床應用中的顯著成效。
書中還開創性地研究了核黃素紫外光鞏膜交聯技術與近視防控的關聯意義,激光角膜屈光手術中摘除的角膜基質透鏡組織的合理保存與再利用,開辟了“變廢為寶”的新路徑。這些創新思維對臨床近視防控尤其是病理性近視的干預策略、角膜相關疾病的治療等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愛爾眼科堅持“創新驅動,科技愛爾”戰略,持續建設“愛爾全球眼科醫學研究中心”,以布局亞、美、歐的全球眼科臨床醫院和醫學研究體系為基礎,聯動國內外知名機構與組織,結合人工智能在眼科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建立起全鏈條的科創體系。憑借不斷創新的醫療服務模式與科創實力,愛爾眼科將繼續為全球眼科學及視覺科學做出更大貢獻,為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服務提供更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