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ICC】 行業專家齊聚星城 聚焦圓錐角膜診療新進展
圓錐角膜如何進行早期診斷?臨床特點是什么?
急性圓錐角膜的手術方法是什么?
......
近日,由愛爾眼科醫院集團主辦的第二屆角膜及眼表疾病國際論壇(2024·ICC)在長沙盛大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專家學者,就干眼、翼狀胬肉、圓錐角膜、角膜移植、眼庫、疑難角結膜病等多個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并通過60余份精彩的學術報告,共享前沿研究成果,推動眼科領域的學術進步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第二屆角膜及眼表疾病國際論壇(2024·ICC)在長沙盛大舉行
在圓錐角膜項目論壇上,來自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院的醫師宋春媛,愛爾眼科重慶眼視光眼科醫院院長周奇志,漢口愛爾眼科醫院醫師喬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溫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屈光手術臨床中心主任陳世豪,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院院長李紹偉圍繞圓錐角膜早期診斷、屈光術后角膜擴張的特點與治療、急性圓錐角膜治療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進一步推動圓錐角膜領域的學術研究和臨床實踐,為圓錐角膜的診斷與治療貢獻智慧。
圓錐角膜項目論壇由溫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屈光手術臨床中心主任陳世豪、愛爾眼科重慶眼視光眼科醫院院長周奇志、重慶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眼表科副主任任毅主持
宋春媛在大會上分享了北京愛爾英智醫院通過對105名沒有血緣關系的中國原發性散發性圓錐角膜患者進行的研究,該研究首次在中國圓錐角膜患者中鑒定出多圓錐角膜的候選基因變異,進一步擴大圓錐角膜遺傳變異譜。但并非所有的基因變異都引起圓錐角膜風險的增加,后期仍需實驗進一步證實。本研究中變異頻率比較高的7個基因,主要與角膜結構、角膜屏障和調控功能相關,是中國圓錐角膜患者可重點關注的基因。
宋春媛《全外顯子測序篩查中國原發性散發圓錐角膜患者中的相關候選基因及變異序列》
周奇志在《圓錐角膜早期診斷》報告中提到了PENTACAM這一診斷工具可用于識別圓錐角膜早期病例,同時結合其他診斷方法比依賴單一參數更為準確。并強調采用多設備和多參數的綜合診斷方法,結合雙眼聯合分析,比依賴單一參數更為準確,這已成為當前診斷圓錐角膜的主要趨勢。
周奇志《圓錐角膜早期診斷》
在《屈光術后角膜擴張:特點與治療》報告中,喬晨匯總了屈光術后角膜擴張發生的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并總結了相關治療。同時該報告分析了漢口愛爾眼科醫院9年間接診的屈光術后角膜擴張患者,分析并歸納總結其臨床特點。
喬晨《屈光術后角膜擴張:特點與治療》
在《圓錐角膜跨上皮快速交聯臨床研究》報告中,周行濤分享了跨上皮快速交聯技術的臨床研究。這項研究關注了41名年齡在8至17歲之間的青少年圓錐角膜患者,他們接受了跨上皮快速交聯治療,并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跟蹤觀察。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的視力和屈光度保持穩定,角膜厚度沒有顯著變化,證明了跨上皮快速交聯是一種對青少年進展期圓錐角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周行濤《圓錐角膜跨上皮快速交聯臨床研究》
在《尋找隱秘性圓錐》的報告中,陳世豪強調盡管其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早期識別圓錐角膜非常重要。報告中提出基因篩查作為圓錐角膜早期篩查工具的可能性,通過對中國和希臘的圓錐角膜家系進行基因篩查和臨床檢查。研究結果顯示基因篩查對于在早階段發現亞臨床圓錐角膜或明顯無臨床癥狀的可疑人群具有重要性。
陳世豪《尋找隱秘性圓錐》
李紹偉在大會上分享了《急性圓錐治療》的報告,介紹了急性圓錐角膜的發病率、臨床特點、治療方法。接著展示了急性圓錐的手術方法:后彈力膜前縫合+前房注氣。該方法治療后,約20-30%患者后續只需戴鏡或RGP或鞏膜鏡,還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做深板層角膜移植,只有小部分大概5%不到才需要做穿透性角膜移植,穿透性角膜移植聯合飛秒激光可以減少散光。
李紹偉《急性圓錐治療》
愛爾眼科角膜及眼表學組李紹偉教授及曾慶延教授團隊一直潛心致力于圓錐角膜發病機制、特點以及角膜膠原交聯治療相關的研究,成果多次在歐洲白內障屈光手術年會(ESCRS)、世界眼科大會(WOC)及中華醫學會眼科年會做大會發言,在國內外專業眼科雜志發表論文10余篇,并于2023年主編出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專著《角膜膠原交聯臨床應用圖解》一書。
另外,愛爾眼科自2006年第1家角膜移植捐獻眼庫成立,截至目前已有9庫52站,可以幫助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及時接受手術治療。
為有效緩解角膜供給不平衡的現狀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向角膜盲患者提供及時、專業的醫療幫助及資金支持,愛爾眼科和愛眼公益基金會共同推出了“瞳聚”角膜捐獻(為愛爾眼科9家眼庫52個角膜捐獻接收登記站所在地區,有角膜捐獻醫院的愛心人士提供登記協助服務)及移植預約系統。

掃碼觀看會議直播回放
▼
醫信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