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哀思,愛爾眼科致敬全國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
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有一個悲傷卻溫暖人心的故事
4月2日,清明節前夕,長沙陰雨綿綿。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偏僻一隅,依山傍水的長沙明陽山福壽苑陵園,顯得格外寧靜悠遠。
當天上午,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與數所醫學院學生代表,志愿者代表一同參加由長沙市紅十字會組織開展的“生命·遇見——2023年遺體器官角膜捐獻緬懷紀念活動”。誦讀祭文、默哀、獻花、系風鈴……現場,每個人都懷揣虔誠之心,向鐫刻在紀念石碑上的一個個名字默默致敬。
“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為不能現場祭奠的捐獻者家屬寄托哀思,也表達我們對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的濃濃敬意和思念之情。”在廣西南寧,在四川成都,在湖北武漢,在甘肅蘭州……過去一周里,更多追思“無言良師”,禮贊永恒生命的緬懷活動相繼在全國各地開展,每一處,都有愛爾眼庫的身影,以此傳遞更多的人間大愛,讓光明得以延續。
一份“生命厚禮”為她開啟新“視界”
走進長沙明陽山福壽苑陵園,再順階而下,遠遠就能看見長沙市紅十字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紀念廣場上豎立的十余面紀念石碑。每一面,都被名字填得滿滿當當。
這些,都是從1999年至今的遺體器官捐獻者。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有一個悲傷卻溫暖人心的故事。
作為“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總站”,長沙愛爾眼庫見證了許多傳遞光明的感人事跡。其中,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葉沙(化名)與“一個人的球隊”的故事,尤為讓人淚目。
2017年4月,熱愛籃球的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離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6歲。在兒子生命的最后一刻,父母決定捐獻出兒子的器官——心臟、肺臟、肝臟、兩個腎臟和一對眼角膜,給七位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讓他們重獲新生。
兩年后,為了延續葉沙的籃球夢想,五名受助者集結在一起,共同組成一支籃球隊,它的名字就叫“一個人的球隊”。
“一個人的球隊”向全世界講述了中國器官捐獻大愛故事
顏晶(化名),就是“球隊”的一員。
在湖南湘西土生土長的顏晶,自出生起右眼就有一個渾白色腫瘤。因為眼睛的“與眾不同”,她曾經沒少遭受嘲諷和排擠。更揪心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眼里的腫瘤物越變越大,甚至,面臨眼球爆裂的風險。
一時間,顏晶唯一的出路只剩眼角膜移植。所幸,葉沙獻出的“生命厚禮”,讓她重見光明。
2017年,顏晶在長沙愛爾眼科醫院成功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治療。當摘下紗布,右眼重新睜開的一瞬,她感覺一切都變了。“就像新生一樣!”
顏晶的人生自此迎來轉折——性格變得開朗樂觀,學習成績逐步提高。當然,她也會特別注意右眼的狀況,“因為,這也是葉沙哥哥的眼睛。”
顏晶說,她要帶著葉沙的眼睛去看更大的世界,今后,要從事法律相關的工作,為社會的公平正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